首页

搜索繁体

第13章 二次带崽的白猫

    要想吃戚若楠的早餐得六七点钟去找她,还不能打包。

    万一碰不上面就血亏。

    思前想后,小白猫拖家带口又去投奔菜市场的张栋。

    张栋刚得闲坐下三只小猫就到位了。

    “哟,稀客啊。”

    隔壁肉摊大妈手在鼻前扇了扇,“什么味儿呢这么冲,谁家带醋了这是?”

    另一边的大叔接话,“我也闻见了,从小张那儿传来的吧。”

    被当众揭了面子的张栋:“……”

    算了算了,自己喂的猫,哭着也要把它们喂到送终。

    如果让凌慈知道她的饭票那么自觉肯定会很高兴。

    今天的早饭不太一样。

    张栋从摊子后面走出来,把三个小铁盘子并排放到摊子前面。

    盘子里的肉被打成了肉蓉,凌慈看不太出来,但吃得很开心。

    三只幼猫埋头苦吃,这样的场景在菜市场已经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从旁边经过的人也见怪不怪。

    吃完又在旁边的肉摊打包了几块肉回去给大黑狗。

    这小日子过得谁看了不说一声滋润。

    有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出来买菜,拉拉妈妈的衣角,指着迎面走来的三只小猫,“小白又来买菜啦。”

    凌慈叼着肉,张嘴会掉,仰头对小朋友发出含糊的声音,娇声娇气,像是在附和对方的话。

    一旁的妈妈对小白猫也不陌生,慈爱地摸摸小孩的脑袋,“是呀,小猫多吃肉肉才能长大,你也要多吃点肉肉哦。”

    爱吃的小猫们成了妈妈教育小孩不要挑食的范本。

    回去后,三只小猫像是慰问空巢老人一样将带来的肉放在大黑狗前面,闻着肉腥味大黑狗兴奋地转着尾巴。

    放猫粮的好心人也揭晓了,不出凌慈的意外,是房东的小孙女。

    接下去一个月的时间,凌慈在菜市场解决早饭,院里吃午饭,傍晚出去散步顺便吃个晚饭。

    她没有频繁带着栗子两兄弟去找戚若楠要罐头吃,半大小子,吃穷老子,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小猫可不是吹的,就当一个罐头5块钱,三只猫一天15块,一个月450块,一年5400块……不行不行,怕是到时候要带着戚若楠一起要饭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想凌慈差点头秃。

    她赶紧把脑子里可怕的算式丢掉,还是老话,羊毛不能逮着一只薅,是时候要出去找找新客源了。

    要是戚若楠知道连一只小猫都在为她的生活精打细算,她指定感动到落泪。

    想是这么想的,但事情肯定不会如人所愿地发展。

    一个月过去,凌慈从一只出生没多久的奶猫变成了幼猫,猫妈妈去世后,他们自开炉灶,吃百家饭长大,伙食不错,身体发育得自然也不错,没有一点流浪猫落魄的样子。

    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,三猫组合在人类社会中成功达成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成就,就算是没见过这三只猫的,那或多或少也听说过。

    有多少人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们一眼,月底的钱包就只剩下两块钱。

    这意味着什么呢?

    要知道大多数的流浪猫到死都是悄无声息的,他们混出了一点名堂,至少不用死得不明不白。

    小白猫通身雪白的毛发打理得很好,微长的毛发蓬松柔软,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异于常猫的变色眼瞳,十分惹人怜爱。

    栗子两兄弟吃好喝好,高高兴兴没有头脑,长势更是喜人。

    虽说他们长得烟熏火燎的,在凌慈面前也是憨憨的,但你永远也无法通过外表看透一个人的本质,猫也一样。

    两只猫四肢修长,皮毛油光水滑,比起一般猫,他们的眼瞳更加狭长一点,显得两只猫的眼神凌厉又凶猛。

    跟在小白猫的身后就像大小姐带着保镖出来炸街,生猫勿进。

    若说凌慈的外貌让人看一眼就想上手摸,那不熟悉这两只猫的人只想远远绕路。

    那是一个既没有喜鹊报喜,也没有乌鸦嘎嘎叫的早晨。

    她和往常一样,带着两只猫去菜市场接受人类的上供,在回小院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小熟人。

    一群孩子围着一面破烂的墙壁,面容严肃地对着墙比划。

    凌慈在孩子界中也算小有名气,所以他们一经过,小孩就抬手招呼他们,“小白小白。”

    小白猫伫足,一副倾听的样子。

    于是孩子们就把小白猫当做一个与会的对象,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里面有一只小猫。”

    “它在里面叫了好几天啦,它妈妈是不是不要它了?”

    “傻子,你妈妈会不会不要你啊?”

    说话间,凌慈的确是听见墙壁里面有传来猫叫声。

    微弱的,不安的。然后又没有声音了。

    小白猫走过去,围在一起的孩子立马给它让出一条路来。

    墙是中空的,外墙掉了两块砖,人看着费力,但却正好给猫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的住所。

    凌慈缩着耳朵把头探进去,里头光线不太好,猫崽团在一起,她一时也分不清是一只还是两只。

    凌慈试探性的,“喵?”

    一石激起千层浪,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稻草,小猫激烈地回应着,声调拉得长长的,几次想要出来,却又被墙外孩子的声音吓了回去。